中国对军工的重视和投资力度有目共睹,是许多国家心中最理想的意向合作伙伴。
(资料图片)
近日,俄罗斯向中国释放出友好信号,希望能够和中国签订军购大单。
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关注。
面对俄罗斯抛出的橄榄枝,我国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但有一个重要前提。
中国为何会提出这个要求,而俄罗斯是否会同意呢?
买“鱼”不如买“渔”
军工作为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过去曾因为我国军工实力薄弱,研发、创造能力弱, 会出现较为依赖进口军工武器的情况。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苦有一颗发展军工事业的心,但实在没有搭建好相关的设施。
也没有储备充足的军工人才,纵使别国给了最先进的军工核心制造技术和图纸,也只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况且,在当时的军工进出口,中国属于买方市场。
也就是说,别国愿意卖出先进的军工武器就已经很好了,中国也没有能力和资本提出要求对方授权相关的技术。
这就导致了中国军工过度依赖进口,受到桎梏的不仅仅是购买一个环节,相关的使用、售后,都要依赖国外的技术。
本应是客户的中国,反而要耐心等待国外对于技术支持,军工设备也要等别国技术人才来调试才能正常使用。
时过境迁,中国的军工不会永远疲弱下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我国将军工业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中国军工行业开始腾飞,曾经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有了实力,就有了谈判的资格。
如今,中国虽然削弱了军工的进口比例,但在世界范围上来看依旧是军工进口大国之一,而作为军工大国的俄罗斯,自然和中国结为合作伙伴,签订军购大单。
如今,中国对于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依赖进口,拥有更高的自主权。
对于俄罗斯的合作要求,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合作前提。
俄罗斯的诚意
俄罗斯合作的底牌是,他们最新研发出的重型直升机 。
重型运输直升机一直是中国路航的短板之一,目前现役的直升机主要为米-17/171和直-8。
虽然承载力达到了13吨级,但尺寸限制了它所能吊装的装备大小和范围。
为此,我国研发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技术搭建,但发动机功率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两款直升机在性能范围内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 但与能运输20吨重型直升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俄罗斯的重型直升机AHL,性能直接对标美国的王牌重型直升机,舱外吊运的起重量达到了15吨,舱内载重则为10吨,而最大的起飞重量则为38.2吨。
这些数字意义重大,意味着空中作战部队,能够在重型直升机的帮助下携带更大型的装备设计。
除了榴弹炮、火箭炮之外,就连装甲车等军工车辆也能快速运输到指定地区。
除了对作战、防御领域有帮助之外,对于民生的防灾、救灾领域也卓有意义。
曾经的汶川大地震,让国家看到了在直升机领域的短板,许多救援物资和设备碍于体积和重量,无法被直升机吊运至灾区,只能望而兴叹。
重型直升机无论是从军工还是民生领域,都是我国必然要重视的领域。
俄罗斯选择这张底牌,足以见得其诚意。
我国的底线
发展重型直升机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面对俄罗斯的军购邀请,我国还是要坚定自己的前提条件: 将俄制发动机替换为国产发动机,并在中国建立相关的生产线。
引进AHL重型直升机,可以让我国在重型直升机研究领域,有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
但可以学习交流,不能过度依赖而丧失自主研发的实力和勇气。
我国提出重型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发动机,要使用中国生产的发动机。
既是对我国技术的自信,也能够实现我国军工装备领域的自主研发、自控能力。
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的底线,也是对我国军工企业的鞭策和要求。
怎样做好前期准备,领悟要领和技术,顺利拿下发动机等核心装备的生产。
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把握生产过程的自主研发权,这都是非常严峻现实的问题。
签下军购大单,引进AHL重型直升机对我国而言是一项技术领域的革新,也能积累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的经验。
如何在世界之林中取长补短而不失本国风采,不被别国技术挟持,是一个长久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