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来源:人民日报   2023-01-12 11:30:44

深阅读


【资料图】

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主题)

核心阅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广大高校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具有鲜明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为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年来,广大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深入一线解难题,服务“三农”促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

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农技服务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大高校不断强化科创服务能力,在一线实践创新成果、开展技术指导,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技术创新落地田间。“去年遇上大旱,多亏专家带来抗旱保水的微生物技术,保住了120多亩晚稻田。”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拱头山村水稻种植大户昌冬良印象深刻。

昌冬良口中的专家是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博士生导师刘勇。2022年夏天,村里遭遇罕见旱情。正当老昌发愁之际,刘勇和科研团队带着新研制的两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到田头,开展水稻防病抗逆绿色生产技术项目试验。

“这两种微生物农药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旱抗病能力,还能减少35%的化学农药施用量。”刘勇介绍,当地晚稻丰收后,专家组对该项目验收结果显示,与使用传统抗旱保水化学药剂的稻田相比,昌冬良的稻田亩均增产约15%。

精准服务惠农利农。“要是能用秸秆归行机和旋耕机配合作业,苗带和秸秆条带交替分布,可以减少15%到20%的化肥使用量,护地保产还省钱。”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四棵树乡政府会议室里,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少杰正向村民们讲解。

每年4月到10月,王少杰都会和吉林农大的八九名师生一起,住进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根据老乡们使的农机、用的化肥,我们有针对性地研发新技术。”王少杰说,截至目前,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服务农田面积超300万亩,帮助玉米增产超8%。

为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吉林农大建起科技小院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服务基地,遴选257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难题。

据悉,“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依托“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已累计派出师生超17万人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

培养专业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广大高校发力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在校内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在校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学科融合,培养“多面手”大学生。“通过地里的传感器,空气湿度、地表温度等数据都能实时监测。”指着电脑屏幕,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专业本科生余宇驰熟门熟路地介绍,“这个是不同地块的含水量,如果相差太多,说明要调整灌溉方法。”

2020年,吉林农大依托信息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学院的5个学科和3个专业,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作为农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余宇驰不仅要了解测土配肥等农学知识,还要学习数据分析等信息知识。“一是能教农民操作智能设备,二是能大面积收集分析田间信息,帮助老乡判断情况。”余宇驰说。

“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下一步,学校将锚定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吉林农大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技能,培育高素质“新农人”。这段时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茶冲女子香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琼一得空就对着电脑记起笔记。“我报名了安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最近在上网课。”汪琼说。

2014年,汪琼辞去销售工作,开始从事香草种植。“起初,缺乏专业知识,我种出来的香草总是不尽如人意。”汪琼回忆,后来,听说安徽农大开办了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她报了名。

“课堂里,我们学习如何选苗、栽种、除草、防虫;毕业后,有老师一对一帮助。”如今,汪琼不仅建起700多亩香草种植基地,还带动周边680户村民共同致富。

汪琼的成长是高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缩影。“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等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165万余人次。

围绕特色需求

激发产业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各高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国各高校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

创新成果推广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正值茶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一大早,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宁井铭就携团队赶往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河口村,查看白茶返绿情况。

依托安徽农大“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及下设的茶产业联盟,宁井铭团队将安吉白茶等品种引进金寨县。从试种、加工到开展农民培训,团队已带领金寨县种植1.4万亩白茶,产值达3.92亿元。

近年来,安徽农大探索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现已在安徽主要农区建设8个综合试验站,下设73个县域农业产业联盟,并通过校县合作成立现代农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为农技推广提供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我们已为金寨县选育引进43个农业新品种,试验推广35项新技术,推动金寨县形成茶叶、中药材、蚕桑、果蔬四大特色产业,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简少明说。

搭建知识产权平台,保障技术转化落地。2022年11月底,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荻高值化利用制备低聚木糖项目”中试生产在湖南浏阳取得成功。

这一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易自力教授团队研发的“南荻全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产品联产技术”。在湖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的帮助下,该技术被成功转让给长沙绿叶生物。“中心主动帮我们联系企业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还提供法律咨询、议价参考、风险评估等多项服务。”易自力说。

2020年,湖南农大成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服务。据中心执行主任胡泽友介绍,学校还引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技术转移机构等校外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共同参与中心建设。(记者 王云娜 刘以晴 李俊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2023-01-12

江苏扬州:用坚守带给群众安全感,看这里最美“警”色

2023-01-12

知名模范夫妻曝丑闻!男方曾劈腿一线大花,和W姓女星婚外恋3年

2023-01-12

全球速读:鑫磊股份(301317.SZ)IPO网上摇号中签结果出炉:中签号共38121个

2023-01-11

2023年春节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年夜饭预订攻略

2023-01-11

突发!李铁爱将声讨武汉队,蒿俊闵黄紫昌感同身受,周通沉冤昭雪 全球今亮点

2023-01-11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将天然气价格下调11.1%

2023-01-11

Semafor:微软就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展开磋商

2023-01-10

扬州副市长在女下属婚房内出轨?戴璐老公疑举报后反悔:相信正义_天天快看

2023-01-10

2022年遗嘱变更的方式具体有多少种

2023-01-10

六级工伤赔偿期限是多少天

2023-01-10

抢劫罪要死刑吗?有这种法律吗

2023-01-10

世界报道: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1-10

当前短讯!券商板块连涨7日!东方证券涨停,机构:关注估值修复行情

2023-01-10

2023年度“国考”开考

2023-01-09

全球快看:德业股份2022年预计净利14.5亿-15.5亿同比增加151%-168% 逆变器业务快速增长

2023-01-09

环球快播:一个月吃几个榴莲合适?

2023-01-09

中央气象台:中东部多地破1月最高气温极值,11日起强冷空气入侵 全球观天下

2023-01-09

【环球新要闻】十来万的车,我选卡罗拉

2023-01-09

比亚迪“仰望”品牌都有哪些黑科技?_世界动态

2023-01-09

参加继承纠纷诉讼请求有哪些规定 世界新资讯

2023-01-09

焦点热门:13日晚开始省内有大风、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24℃暴跌至3℃,返乡请注意

2023-01-09

焦点报道:足总杯+荷乙二串一(内附比分):曼彻斯特联VS埃弗顿+奥斯VS特尔斯达

2023-01-07

小鹏 P7 喜提 Xmart OS 2.9.0 版本 OTA 升级,新增车道级导航功能

2023-01-06

新资讯:微星泰坦GT77 HX正式发布 首款4K144Hz Mini LED笔记本

2023-01-06

精彩图集